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乾隆出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巧对下联,赢得众彩

2025-07-04 23:28 来源:网络 点击:

乾隆出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巧对下联,赢得众彩

有一次,这清高宗乾隆去扬州微服私访(说是微服私访,其实就是打着公务幌子寻欢作乐),访完了(其实是玩累了)呢,就下榻到一家叫做天然居的客寨打尖小息,准备养足精神后再去疯耍,务必要把这烟花之地折腾个遍。

却说就在这喝茶小憩的过程中,满腹文学细菌的乾隆爷忽然便来了对对子的兴趣,只见他一边扇着他那标志性的嫖客纸扇,一边提溜着一双眼睛不停的对着屋内的装饰左顾右盼,不一会,还真就把这上联给酝酿出来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不得不说,虽然这上联带有很大的自恋情结,但乾隆爷的文学功底还是挺不错的:

前一句客上天然居,不废话,直接交代了人物地点,顺带映射出行动意图——来打尖喝茶的;后一句居然天上客,就是自嗨,就是吹牛,你看看我堂堂的一天帝儿子,不就是天上客吗......

表面上看这似乎就是在装B:我乾隆乃老天爷的儿子,来你们这作客,算是你们莫大面子了,你们就偷着乐吧。

然而,实际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倘若你把“客上天然居”,倒过来念,不就是“居然天上客”么.......再把“居然天上客”反过来读,不正是“客上天然居”......看似简简单单的两句打油联,实则却是内藏玄机的回文句,看来,乾隆这老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上联出来了,自然是要觅下联的,于是乾隆小龙眼再次一提溜,直接把目光锁定在了随行一帮文武大臣们的身上:

“众爱卿,你们有何妙对呀?”

“哈哈哈,这有何难,我来对......”

一身腱子肉的富察·福康安(武将,乾隆的贴身护卫,负责皇帝的出行安全)第一个站了出来:

“才过燕子楼,又到柳月巷......哈哈哈,在这么下去,老子这一身衡量的金钟罩铁布衫非被这帮N们破了不可——”(燕子楼,柳月巷都是风月场所)

哈哈哈——

富察·福康安话音刚落,立刻便引来哄堂大笑,小太监三德子,更是差点没把屁给乐出来:

“哎吆!大将军,你这对的是哪门子对联啊,什么燕子楼,柳月巷的,乌七八糟,狗屁不通——”

富察·福康安急了,瞪眼唬道:

“你懂个什么鸟玩意......哦,对了,你的确不是鸟玩意——”

哈哈哈——

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三德子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给钻了:

“切!不跟你们玩了——”

言罢,衣袖一挥,直接躲到乾隆后面去了。

“好了,别笑了......”

乾隆爷忽然微嗔道,见众人安静下来后,他先是悠哉悠哉的呷了一口茶,接着便将目光移向了久在一边没有开口的和珅:

“和爱卿有何高见啊?”

和珅微眯起金鱼眼,随后便躬谦作揖道:

“微臣献丑了......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说完便就将眼光投向了正隔窗眺看大佛寺的纪晓岚......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自打咱们皇家旅游团来到这天然居后,你纪大人便一直在看那大佛寺,压根就没把皇上这么一位天上客放在眼里,你小子到底是何居心......这寺庙里面的佛像是大,但能大过眼前的这位爷吗?

虽然这和珅用心极为险恶,无时无刻都想整一下纪晓岚,但不得不说,他的下联对的还真不错:

人对客,过对上,大佛寺对应天然居,且也是正读倒念都能成文的回文句,妙哉!

乾隆点点头,心中顿时有了叽咯:

‘和珅说的对呀,你个纪晓岚平时总爱和朕抬杠也就算了,可今儿这是旅游呀......整这一出给谁看呢,你?

不要以为你那一些鬼心思朕看不出来:对着大佛看个不停,还不就是为了王锡侯的《字贯》么(乾隆文字狱期间迫害的一位文人)......因为朕不讲道理,希望大佛来主持公道?

想多了吧,你——’

“纪晓岚,你觉得和大人这下联如何?”

在一阵不长不短的沉默后,乾隆终于还是点到了纪晓岚。

然而就在和珅等着看笑话之际,这纪晓岚却一脸从容的对着前者笑道:

“陛下,臣觉得和大人这对联对得是一B吊糟!”

乾隆有些懵圈:

“啥玩意?一什么糟,不要用家乡话,朕听不懂——”

纪晓岚笑笑:

“就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的意思?”

乾隆眉头微皱:

“说说看,为何如此评价?”

和珅也是一脸懵逼,气急败坏的在旁帮腔道:

“对,说说看,哪里不妥,哪里糊涂......整个一不知所云!”

纪晓岚笑容不改的解释道:

“不妥有三:1,人是泛指,包括客,因此人与客不对称;2,下是方位词,而过是动词,如何匹配?3,大佛寺乃普渡众生的佛门重地,仙云袅袅;怎可与烟火凡俗的天然居相提并论!”

和珅闻言,气得怪眼乱翻:

“好你个纪晓岚,你,你这是指桑骂槐......”

言罢,又哭丧着脸对乾隆说道:

“皇上,他,他纪晓岚可是在明喻暗讽.......”

乾隆深吸一口气,像赶苍蝇一样朝和珅挥挥手:

“滚犊子!”

接着在一阵情绪调整后,便再次对纪晓岚说道:

“那既然和大人的对联有诸般不是,不知纪大人有很高见?”

话音刚落,和珅便又拱火道:

“是啊,是啊,你能耐,你对呀......若能对得比我好,我,我和珅情愿去钻地洞,不,不,是探地洞——”

纪晓岚饶有兴致的看着和珅笑道:

“地洞,地洞,呵呵,你倒是提醒了我——”

言罢,便朗声对回对道:

“陛下,臣的下联是:宾下地洞探,探洞地下宾——

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宾下地洞探,探洞地下宾——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上下联平仄完全符合要求:宾对客,下接上,天然居和地洞探......上联:去天然居吃饭,下联:到地下洞去探险......低调合拍,且不张扬!”

“妙,妙,妙啊!”

饶是乾隆也不得不为纪晓岚的绝对所折服,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皇上,纪晓岚这是在埋汰您呢,您还说妙......地下洞怎么能跟天然居比,天上客又岂是探洞者所能及——”

谁知,乾隆却笑着回怼道:

“是吗,朕怎么觉得好像这下联是在说你哎,你刚刚不是说要探地洞的么......还有和大人,听说你的小名好像叫‘宾’哎......”

哈哈哈——

第三次哄堂大笑.......这一次纪晓岚笑的格外开心——

——

写在最后:

在古代像这样既可以正着读,又可以倒着念,而且还能体会出不同意境的特殊文体,叫做回文,顾名思义,就是回环往复皆可成文......

在古代回文诗的创作难度可是非常高的,就光是正读倒念都要通顺,便已经很考验水平了,另外还得注意韵律平仄的意境,那就更不一般了......

因此,古代文人皆以创作回文诗为傲,比如苏轼就是回文诗的绝对大拿,他一生一共写了9首回文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题金山寺》......正着读: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反着念: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一正一倒,时间随之转换,日月更替,循环往复,不仅在形式内容上满足了要求,甚至在寓意上都暗合了回门的含义......

不愧为北宋文坛顶流,再回过头去看乾隆爷的那一幅对联,是不是就有一点小巫见大巫了呢?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