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叶梦得:简淡处出雄杰

2025-04-25 05:48 来源:网络 点击:

叶梦得:简淡处出雄杰

风流丹徒尉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两位身着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并肩站在丹徒(今江苏镇江)江岸边的税务亭之上,眺望着面前浩荡东流的大江。忽然,从上游的北岸,有一艘彩色的画舫渡江而来,径直到亭下停泊。船上莺莺燕燕,都是盛装的女子,嬉笑声传到了亭上。两位年轻官员以为这是富家女子在江上泛舟游玩,正打算避开,却看到十几个丽装女子登上亭来,问亭上的小吏道:“请问叶学士在哪里?请替我等通报一声,愿得一见。”

两位官员中的一位,只见他的年纪大约二十岁,身形瘦削,但眉目中有一种精干之气,上前应道:“我就是叶梦得,不知各位何事欲见我?”群女见他上前,都再拜施礼,说:“我等都是对面北岸真州(今江苏仪征)的官妓。久闻叶学士善于填词,名满江表,我等早已心慕不已。

奈何身隶于乐籍,真州过客云集,无日不开宴会,我等难以抽身来见。今日有空暇,所以相约渡江而来,专为寻先生一见,并向先生求一首词,以遂平生之愿,如果蒙您答允,那将是我等的无上光荣!”

于是亭上开筵,众女歌舞,叶梦得喝得微酣,在歌女送上的彩笺上挥笔立就,填了一首词,这就是著名的《贺新郎》:

睡起啼莺语。掩仓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写这首词的人,就是新科进士叶梦得,他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晁补之和张耒的学生,文采风流,此时正做着丹徒尉的官,监察税关出入。这首为真州群妓所作的词,一时间脍炙人口,评论者把它和苏东坡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一词相提并论。这是对叶梦得词艺相当高的评价。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在江边楼上思念自己心爱的人。她听着流莺的呢喃,看着残花飞舞,垂杨摇曳,夏天眼看就要来到,但思念的人儿啊,又在何方?眼前的江水波浪汹涌,激起半天烟雨,想起爱人的船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天边的孤雁远远地飞走,叠障千山,遮挡了视线,谁能为我来唱一首《金缕曲》呢?

词中写思念爱人的女子的心理,婉转细腻,词中景物和女子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写尽了相思之苦。风流人写多情词,这些真州的歌妓,真算是找对了人!

不料六七十年后,这首词还引起了一段后续风波。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做监司时,来到某郡。郡守开盛宴接待,刚好是初夏时节,宴中的歌妓就唱了叶梦得的这首《贺新郎》,唱到“万里云帆何日到”这一句时,杨万里突然说:“万里昨日到的。”郡守大为惭愧,把歌妓轰了下去。因为古代的人,忌讳在其面前直呼其名,歌妓地位低下,更不能直呼尊贵的客人之名,所以就被郡守惩罚了。

杨万里因小小的歌词之误,就让歌妓受到惩罚。他的个性太直,心眼也忒小了些,与风流叶郎相比,可谓落入下乘了。但几百年来,因为这首词,《贺新郎》词牌也常被人称作《金缕曲》,那就真是叶梦得的无上光荣了。

与蔡京的纠葛

叶梦得的前半生,与北宋后期一个公认的奸佞之臣蔡京关系很深。

宋徽宗时,他因蔡京的举荐,当上了祠部郎官。那时他才二十五岁,依附于蔡京。蔡京在崇宁年间定元祐党籍,将从前反对新法的旧党一网打尽,像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吕大防、苏轼、秦观等人的名字,都在其中,称其为奸党,刻石以禁。据说这份元祐党籍的名单,就是强浚明、强渊明兄弟和叶梦得所定。蔡京后来罢相,御史毛注弹劾他时,就有蔡京“以叶梦得为腹心,交植党羽”的说法。

但叶梦得并不是一心跟随蔡京无原则地做事的人。最起码蔡京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复相之后,他和蔡京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蔡京要用童贯宣抚陕西,伺机进军青唐(今甘肃、青海一带),他当即向蔡京提出反对,指出童贯是宦官,宋代立国以来,没有用宦官来主持某个战略方向军事行动的前例。蔡京不听,依然重用童贯。童贯在北宋末年手掌重兵,威势极大,但最终丧师辱国,被宋钦宗斩首。叶梦得向蔡京所进的谏言,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的。

在此之后,他的政治轨迹与蔡京渐行渐远,他也从一个风流的少年新进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政治家。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他在知颍昌府(今河南许昌)的任上,就和徽宗朝著名的奸臣杨戬发生了冲突,这一次,他是站在正义的一边。

宦官杨戬当时权势熏天,时任常平使者(主管各地商业的官职)刘寄投其所好,搜括了常平钱五十万缗(mín),提出会买上好的粳米送到京师皇宫后苑,以此来讨好杨戬。杨戬大喜,派遣属下传下皇帝的手令,要求米的质量要像苏州的一样。苏州是江南鱼米之地,颍昌府在中原,两地水土不同,根本产不出像苏州那样的好米。叶梦得上疏,极力分辨颍昌的地理与江南不同,请买本地米送到京师。当时附近的郡县抵挡不住压力,向百姓搜刮钱财,去南方买好米再送去开封,百姓们怨声载道,只有颍昌因为叶梦得的仗义执言得以幸免。杨戬自然是大为恼怒,不久后就找了个碴儿免了叶梦得的官,此后叶梦得或出或退,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才得了杭州知府一职。那时候北宋也将要灭亡了。

能臣叶梦得

北宋的灭亡、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使得叶梦得的政治生涯获得了新的突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左丞、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是南宋初年的方面大员,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他的政治才能与日俱增,平定叛乱,抵抗伪齐刘豫和金军的入侵,他都能做得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个实干的能臣。

而他的词风,也一改早期的婉丽绰约,在国家的危难之中变得洗净铅华,宋代诗人关注在《石林词序》中说他后期的词的风格是“简淡处出雄杰”,可谓贴切。

某年九月十五日,叶梦得与客人约在西园习射,因生病,叶梦得未能参加,于是作了一首著名的《水调歌头》: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这首词写出了一位垂老衰翁,目睹筵席上的“虎士”尽情展示着射技,心中兴起不甘心的感觉。词中的关河千里,平生豪气,飞骑引弓,回首云中,构成了豪放的基调。明代末年毛子晋评他的词,说他“不作柔语殢(tì)人”,殢人就是纠缠人的意思,这个评价也评得很准。叶梦得后期的词的确简洁干净,但又豪气干云。有人评他的词学习苏东坡,能得其六七分,也是准确的评价。这首词境界阔大,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气质上确实有共通之处。

这位南宋的能臣退出官场后,隐居在浙江湖州的卞山之下,那是个风景优美之地。他藏有几万卷书,每天啸咏著述,以此自得其乐,最终于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去世。这位年轻时与奸臣蔡京合作,后来分道扬镳,以及进入南宋后实干的能臣,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而他的《石林词》依然是词中逸品,可供我们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