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炮兵部队装备的那些德国火炮

2025-04-24 23:00 来源:网络 点击: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炮兵部队装备的那些德国火炮

抗日战争是一场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全面战争,我国既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也没有形成作战体系的陆军。全面抗战初期只能凭借国土纵深和部分军队顽强的意志对抗日军强有力的打击,而这些军队可以依仗的重火力就只有炮兵部队了。而炮兵部队的火炮大都来自于欧洲诸国,其中来自德国和苏联的火炮是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捷克等国的火炮。

首先介绍的就是当时我国装备的德制火炮,我国装备的德制火炮大约有两部分组成,一种就是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时期我军从德国购买的火炮,这些火炮性能落后,但是数量较多,分散装备给各国军部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伐结束后,克虏伯1903式75mm野战炮由于数量较多,国民政府用这些火炮组建了炮兵第九团。另一种就是1934年与纳粹德国展开军事合作时期购买的火炮,这些火炮性能先进,数量不少,组建了相当数量的炮团。

克虏伯1903式75mm野战炮

先说国军当时组建的两个重炮团,第十重炮团和第十四重炮团。其中第十重炮团装备了32倍口径150毫米sFH18重炮24门,每门炮由一辆亨舍尔33D1卡车牵引,另外每个炮兵连还有两辆同型弹药车。另一个重炮团第十四团则装备的是德国原装的30倍口径的sFH18重炮24门,其他的配置与第十重炮团一样。

32倍口径150毫米sFH18重炮

这两个炮团打满了剩下的全程抗日战争,其中第十团一营在淞沪会战中大显神威,大量杀伤力日军部队,配合德械师对日军进行防御和反突击作战,除此之外还配合空军对日军舰队进行打击。重伤日军旗舰出云号,击沉日本海军驱逐舰两艘,小型舰艇若干艘。但是,由于各兵种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第十团一营在撤退至一座大桥时,发现已经铺满了地雷,只能允许步兵通过。为了不被敌人追上并缴获这一个营的8门大炮,不得已只得炸掉这些大炮和牵引车。而这些炮组成员也在参加南京保卫战时英勇牺牲。

32倍口径150毫米sFH18重炮牵引车

后来国军对第十四团进行缩编,额外匀出来一些重炮交给第十团,用来补充之前损失的那一个营的火炮。之后炮10团的火炮还参加了38年的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会战中半壁山要塞的战斗。

sFH18重炮

在1939年以后,第十炮兵团的6门重炮被部署在了潼关,负责帮助国军军守备黄河渡口,在之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这几门重炮多次发挥威力,摧毁日军炮兵阵地,打击日军试图渡河的步兵,为保住潼关立下了重大功劳。

部署在潼关并隐蔽起来的重炮

到了1942年年初,第十炮兵团又派出了8门炮外加第十四团一个连的两门炮参加了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这十门大炮被部署在岳麓山上,对日军展开炮击,配合守城的第十军给予日军重大杀伤,战斗中10门重炮还摧毁了日军第6师团的一处炮兵阵地,并对日军的战车部队进行打击。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与当时参战的一门150重榴合影

截止到长沙会战之后,第十团的重炮,由于密集射击的原因,从德国购买的32倍口径重炮的炮弹所剩无几,因此在战争后期,第十四团的重炮开始成为打击日军的重炮火力。

重炮团官兵与重炮的合影

第十四重炮团的重炮相比第十团的重炮,射程少了两公里,装备时间也比较晚,部分重炮还是德军使用过的二手炮。所以不如第十团更受重视,他们第一次参加战役是武汉战役参战兵力是一个连,在此次战役中的半壁山要塞战斗中也有突出表现。后来桂南会战中有第14团的一个营参与了战斗。

行军状态下的重炮部队

这两个重炮团的火炮,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应该是在滇西反攻会战中的松山战役。该战中德式150榴弹炮连续猛烈发射,甚至打到了有些炮炸膛的程度。并且此时,无论是32倍径的150炮弹,还是30倍径150炮弹都已经所剩无几,所以这些重炮在之后的战役中,只零零散散的派出一两门重炮对日军进行火力打击。并且在日军投降后,这些重炮还参与了国共内战,部分比较完好的火炮被解放军缴获。经过修善和翻找困存炮弹,把这些重炮,一直用到了炮击金门时期。

参与松山战役的国军重炮

除了这两个重炮团,国军还从德国购买了105mmLeFH18榴弹炮,用这些火炮组建了第十一和第十三炮团。每门炮由一辆亨舍尔33G1型卡车牵引,另外每个炮兵连两辆奔驰L-3000卡车运送弹药。

105mmLeFH18榴弹炮

1942年远征军入缅时,炮13团抽调了一个营的105榴弹炮支援远征军作战(一个营满编八门炮)。后来,因为高层对指挥权的政治斗争,外加蒋介石的瞎指挥,杜聿明率领部队穿越原始丛林,开始了漫长的回国路。因为道路崎岖难行重武器无法再前进。于是在撤退道路尽头的一个村子将所有的重武器和装备烧毁炸毁。

美军士兵查看在野人山附近被炸毁的国军火炮

除此之外,这两个炮团的105mm榴弹炮也参与了大量的作战行动,单从性能上看LeFH18榴弹炮的性能是不错的,足以与日军的91式105mm野战榴弹炮一决高下,但无法应付日军重炮的袭击。往往在发射完第一轮弹药后,就会遭到日军重炮的打击,再加上国军无法自行修复这些损坏的火炮,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除了上述的榴弹炮,国军还从德国购买了近百门防空炮其中包括37mmFlak18高射机关炮和20mmFlak30高射机关炮,并把这些机关炮配属国军高炮团,他们在抗战时参加了南京防空保卫战和上海淞沪会战等战役,击落数十架日军战斗机。不过在南京保卫战期间参与防空作战的高炮在保卫战失败后,悉数被日军缴获。

20mmFlak30高射机关炮

除了以上由德国榴弹炮组建的四个成建制的炮团和高炮团以外,国军还用从德国购买的3.7厘米战防炮和LeIG18步兵炮组建了一些炮兵连和炮兵营,配属自己的步兵师和军属炮兵。炮兵连一般是用战防炮组建的战防炮连,而炮兵营则是装备12门75mm火炮(可以是步兵炮,山炮或野炮)。这些连级火炮在苏联援助到来前基本上都是用德国战防炮组建的,营级火炮其实大部分都是用清末民初购买的克虏伯火炮以及北洋政府时期购买的日本和欧洲诸国生产的火炮,少部分式用LeIG18步兵炮组建的。

3.7厘米战防炮

除了这些成建制装备德国火炮的部队,还有一些地方部队购买了一些德国火炮。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粤军曾少量装备德国105mmLeFH16榴弹炮和LeFK16 75mm野战炮。

LeFK16 75mm野战炮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军装备的德国重炮和战防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那些步兵炮和轻型榴弹炮则因为数量少,射程在日军重炮的火力打击范围内,没有德国后续的维护保养等原因,大部分都在抗战中前期损失殆尽了,只有很少的的一部分留存至今,在博物馆里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历史。

图源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