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诺门坎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苏军大兵压境,日军去过礼拜天!

2025-07-19 12:45 来源:网络 点击:

诺门坎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苏军大兵压境,日军去过礼拜天!

1939年,苏军的一系列空袭,震惊了东京本部。这说明苏空军牢牢掌握制空权,不像关东军空袭塔木察格布拉格成功之后所吹嘘的那样,日空军并没有占优势。

于是东京派出参谋本部航空主任谷川中佐和作战参谋岛村少佐,来战场调查。这二人综合分析后,向本部报告:为自卫有必要向蒙国境内进行航空打击,苏军并没有扩大战争规模的可能性,《诺门罕事件处理纲要》未经实际调查实行起来是不合适的。

东京参谋本部也深深感到,自诺门罕开战以来,日军高级军官伤亡日益增加,这在日军战史上罕见,说明战斗激烈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开战初期本部和陆军省态度是强硬而明确的,但在战术指导上因循守旧;中期考虑国际关系和中国内地战事,变得优柔寡断,消极被动,致使第一线部队处于被动挨打局面。经过研讨决定,从地面到空中都要强硬起来。于是,8月7日关东军司令部收到参谋本部来电,基本内容是:可越境空袭苏蒙后方基地机场。

这下被放开了手脚,关东军上下兴奋异常,立刻密令第2飞行集团长组织空袭蒙古塔木察格布拉格等空军基地。但这事具体实施起来绝非简单,需要收集情报、修复和补充受损飞机、有限驾驶员已过度疲劳需要休整等,而且苏蒙方遭受第一次空袭后已有警觉,真去空袭也许导致两败俱伤,属于孤注一掷,后果不堪设想。这样一来,自下达越境空袭命令之后,过去了十三天,一直到8月21日才把空袭的事儿准备完毕。可这已经太迟,苏蒙军全面反攻于前一天20日就开始。

在此之前8月4日,日本大本营为快点结束战事,已下令在海拉尔成立第6军司令部,直接指挥诺门罕战事,显然已对小松原不太相信了。之前,关东军在满洲驻有三个军、八个步兵师团、一个坦克师团、一个骑兵旅团、一个飞行集团(军)等三十六万人的兵力,但没有在海拉尔设立军一级司令部,主要考虑苏蒙在这边兵力薄弱,只派驻第23师团,而当初从这方向试探作战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现在,诺门罕战事越打越大,前线部队人员已超八万,远远超出第23师团指挥范围,而且战争规模还可能继续扩大。据情报,苏军第57特别军已升格,扩编成第1集团军,朱可夫升任为集团军司令员,表明苏军还想在诺门罕大打一场。

日第6军司令部设在海拉尔,在将军庙成立指挥部。军司令官为荻洲立兵中将,军参谋长为藤本铁雄少将,高级参谋滨田大佐、作战主任岩越少佐等。兵力已达九万人,作战飞机二百五十架,野炮重炮三十六门,但坦克是一辆都没有了,被苏军暴揍后全部撤走,知道不是对手。其实,兵力还是原先那些人,只是在小松原头上设了一个军长,说明东京对关东军指挥效能产生怀疑,对此关东军的态度是不冷不热,嗤之以鼻。荻洲立兵原是第13师团的师团长,他心里也明白,现在官是升了,担子可不轻,连小松原这样的“苏联通”都连吃败仗,打了三个月损兵折将毫无进展,自己对地形、人事以及敌我双方情况更是十分生疏,一旦开打冒的风险更大。

他于8月13日亲自到将军庙,会见小松原这位前线总指挥和一干人,并视察诺门罕战场后做出指示。他让正面防御尽量收缩,战线长达四十公里兵力不够,要加强纵深工事,把横的变成竖的,其实也照样兵力不够,但比原先稍微好了些。

荻洲立兵在小林少将指挥部里进午餐,喝威士忌,然后返回海拉尔,向关东军司令部发电报汇报视察结果。核心思想是,没有感觉出苏蒙军即将展开攻势,自己的第6军将修筑坚固工事养精蓄锐,准备越冬。这个思路跟关东军司令部是不谋而合。

显然,这是个错误的判断,过于想当然。

太低估了朱可夫想趁这次机会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人家仗打得正在兴头上,从空中到地面,飞机大炮坦克全面占优势,凭什么给你喘息机会?为此错误判断,关东军将付出惨重代价。尽管有关情报部门提供了苏军有可能展开全面攻势的情报,但关东军司令部基本未予理会,酿成大错。

这也归功于苏蒙军制造假象,欺骗日军,严格保密自己进攻计划。

正当日军运输部门放弃输送武器弹药,而忙于运输九万人过冬物资和修筑坚固工事的如山材料的时候,朱可夫却在紧张细致地进行着展开大攻击的全方位准备。之前这里的苏军已升格为多兵种集成的大兵团,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上将司令。为解决诺门罕战事,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已批准朱可夫于8月中旬发动围歼第23师团及其他日军的作战命令。

朱可夫已判断出,关东军从骨子里没有放弃侵吞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的野心,如果不打一次硬仗吃掉它一个师团以上兵力,关东军是不会收手,不会感到疼的。为此,朱可夫手下已经准备了摩托化步兵第36师、87师、50师、57师、79师、特设第82师、73师、第5步枪机枪旅,第7、8、9、10装甲汽车旅,第6、7、11、32坦克旅,重炮兵第185团、赤塔重炮兵团,第212伞兵旅,高射炮八个大队一百门炮,六个飞行团五百八十一架作战飞机,蒙军骑第6、8师,以及工兵、通信、后勤等部队。同时,苏国防部以外贝加尔军区为基础编成远东集团方面军,设在赤塔,任命西特伦大将为司令官,作为朱可夫的军事后盾,并协调诺门罕前线的全部军需运输工作。

瞧瞧,人家这个准备工作,真正是未雨绸缪。

苏联政府极其重视这场反侵略战争。要求朱可夫必须打败日军,决不允许失败。朱可夫也明白,如果自己失败,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在等着他。自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十月革命之后日本又派远征军侵犯苏联远东地区,这些给世人造成俄国人和苏联红军不会打仗的错觉,如今这诺门罕战事已经引起全世界关注,关系非同小可。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此时德国纳粹已吞并奥地利,后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日本又已占领大半个中国,国际局势十分险恶,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个时间问题。

诺门罕战争也是检验苏军战斗力,在实践中试验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术的好机会,无论是时间和地点,对苏军来说都非常合适。正好拿这个狂妄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关东军练练手,磨合作战部队,也给全世界瞧一瞧。为此,苏联还给朱可夫运来了最新型的T28坦克和最新的“鸥”型及伊-16型战机,以及大量的新式火炮。

斯大林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朱可夫是我的麦克莱伦,和麦克莱伦一样,要求多给些人,多给枪炮,还多给些飞机。他总是觉得不够,但他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确如此,朱可夫认为合适的作战比例是:步兵1.5:1,机枪1.7:1,炮兵、飞机2:1,坦克要多四倍于敌人。整个8月份,朱可夫已集中了515架飞机,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216门大炮以及相配的维修装备,如:炮兵弹药18000吨、航空兵弹药6500吨、润滑油料15000吨、食物4000吨、燃料7500吨、其他物资4000吨,共计55000吨。把这些运往诺门罕战场需要3500辆卡车与1400辆油槽车,还特意从苏境内博尔吉亚到蒙古境内的桑贝斯之间抢时间铺设了一条运输铁路,324公里长,缩短运输时间上的耗费。这条铁路只用58天就完成,为战争赢得一半的准备时间,这也是个奇迹。

这种战略物资储备速度,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完全超乎常人想象力,关东军更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这场战斗,苏联人不打胜都困难,双方水平高低显然已见。

“兵者,诡道也”。为了不暴露进攻计划,朱可夫采取了多种手段迷惑日军,让他们摸不准苏军企图,诱使他们做出错误判断。比如:算到关东军进行无线电侦察和窃听苏军电话,苏方拟制了全套无线电和电话通话伪装计划,有意利用电讯传出修筑防御工事,准备过冬等错误信息;还把强功率的音响装置运到前沿,模仿打桩机声、飞机声、坦克声;在进攻前十多天还让几辆坦克在前沿阵地上来回开动,让日军感觉习以为常,为突然进攻做掩护;开到前线的坦克、大炮、装甲车都分散驻扎,盖上伪装网,不让日侦察机发现;部队转移、集结、展开都在夜间进行,并利用夜间飞机轰鸣声和火炮射击声掩盖坦克集结时发出的声音;每次战斗即使胜利也不越过边境线,并在东岸假装构筑永久防守工事,以致彻底麻痹了日军。

为保密,集团军司令部内部各有关人员之间的文件来往,战役计划、作战命令及其他作战文书的打印,都只由一个打字员负责,而且临近进攻时间只有三个小时才传达到战士层级,还派出各级指挥官穿便服亲自深入敌占区侦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飞机侦察则纵横一二百公里范围内每日三次侦察,并进行逐日核对变化,研究日军集结地、炮阵地、机场及后方基地等的情况。步兵第149团团长列米佐夫少校,亲自率侦察队“捉舌头”,加上潜伏敌区的谍报员提供各类大小情报,就这样日军所有资料逐渐都汇集到司令部来,摆在朱可夫案头。

另外,为瓦解敌军,还有心理战,苏飞机向日满军阵地散发日、蒙古文对照的传单,内容有“告兴安师官兵书”“蒙古人不打蒙古人”等等,很有煽动性和针对性。这一做法,后来收到明显的效果。

蒙古国方面更是全力配合朱可夫作战部署,也组织了蒙方作战司令部。总司令为乔巴山元帅,副总司令为吉·拉格巴苏荣中将,参谋长为苏荣少将,政治部主任为泽登巴尔少将,作战部长为额仁多少将,炮兵司令为朝格上校,空军司令为赛萨诺上校,共有六个骑兵师参战,国家进行战争动员,兵员补充充足,全军开展政治教育,在前线发展党团员,准备跟日本法西斯决一死战,用鲜血捍卫自己年轻的国家。

1939年8月20日,苏蒙军集结了57000人,坦克498辆,装甲车385辆,大炮、迫击炮542门,机关枪2255挺,飞机515架,兵分三路向入侵蒙古国领土的日军发起了总攻击。

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日军第6军前线各部队不少将校军官,都回到海拉尔休假玩乐。啊,多好的习惯呀,在战火弥漫中还能休假!把血与火的战争,当成儿戏,也就是关东军才能做得出来,令人啼笑皆非。

决战,就这样在日本关东军将佐们的觥筹交错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