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论水浒中造成梁山好汉悲剧的原因

2025-11-06 10:31 来源:网络 点击:

论水浒中造成梁山好汉悲剧的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向我们展示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里面的梁山一百单八将鲜明的人物色彩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令我们对他们的精神、事迹钦佩万分,但是他们的悲剧结局却让我们悲痛不已,万分惋惜,那么,梁山好汉的悲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概括为以下几点原因:

1.领导者不正确的决策。上位者宋江不具备坚定的信念,代表着旧官宦势力的他继位,表明了梁山不是一种彻底的起义,而是中庸求和的,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革新国家,而是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存。宋江有着严重的封建腐朽思想,有着愚忠的性格特点,反贪官不反皇帝。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接受朝廷招安,表现了他虽满口忠义,实际上却在拼命给这些反抗者洗脑,表现了他始终忠于封建统治者的一面。他甚至有着自私自利的一面,为了自己所谓的“忠”,怕自己死后李逵会率人造反,毁了自己“忠义”之名,便拉着李逵共赴黄泉,表现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是造成梁山好汉悲剧的主要原因。

2.梁山好汉中一些人附和宋江的招安政策。梁山好汉有很多都是朝廷的人,军官出身。比如头领宋江:原山东郓城县押司;关胜:原蒲东的巡检;董平:原东平府兵马都监。这些人脑子里都是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常常想着怎么报效国家,怎么能让自己坐上大官享荣华富贵。所以宋江提倡招安这类人物都是附和应承的。

3.梁山好汉大多也是一种愚忠思想。宋江是一个仗义疏财、重义气的人物。他对待兄弟从不吝啬钱财:在柴进府上,第一次见到武松,就先后送给他20两银子,搁现在这可是将近一万块钱;在发配江州的路上,遇到在街头打把式卖艺的薛勇,马上就给了5两银子,也就是两三千块钱;第一次遇到李逵时,那就更别说了,一出手就借给10两银子,而且还再三叮嘱:“贤弟,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问我讨。”老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宋江就凭这一点,想不让人折服都很难。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以后,是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去通知他们官府要来捉他们了,江湖中人最重的就是这个“义”字,宋江这号人物为了兄弟连性命都可以不顾,能不让人拥护吗?所以梁山好汉都拥护宋江,即使后来很多人反对招安,但出于对宋江的忠心,也只能妥协,这种愚忠思想也是导致梁山悲剧的原因。

4.梁山好汉大多数为武将,文官极少,他们武艺高强无疑,但多数都是有勇无谋之辈,他们只是情投意合,思想一致,忠于义气,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却很少有人为梁山的以后细想。这是一种局限性,也是导致悲剧的一个因素。

5.方腊势力太强。方腊在那些叛党中势力算最强的一个。此人手下也有诸多悍将,比如:方天定、石宝等,他们的武力都在诸多梁山好汉之上。从梁山接受招安开始,就注定这是一场鹬蚌相争、你死我活的斗争,注定梁山好汉死伤惨重。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走上招安这条道路,注定是一场悲剧,如果不接受招安,或许是另外一种结果。因为:如果梁山军连同方腊对抗朝廷,或许有取胜的机会,众好汉能自己做大官,但接受招安,替国家卖命,却始终是奴才,始终被人压制,生死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

梁山好汉的故事可歌可泣,但不论他们的结局如何,他们却始终是我们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