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天目山战役-新四军从游击战迈向运动战的转型

2025-08-24 18:01 来源:网络 点击:

天目山战役-新四军从游击战迈向运动战的转型

说起天目山战役,大部分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这场战役的意义非凡,影响深远。1945年初,抗日战争已进入后期,日军逐渐收缩战线,国共双方对于战略要地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此人一贯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自皖南事变后仍持续对新四军的发展空间进行挤压。新四军苏浙军区在粟裕的指挥下,根据中共中央“向东南发展”的战略指示,在巩固好苏浙皖边区根据地的同时向浙西、浙东发展。国民党为阻止新四军的发展,集结重兵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企图将新四军赶出江南,双方由此爆发了天目山战役,这是一场足以载入军事史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运动歼灭战。

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的总兵力约1万人,包括4个纵队,装备以轻武器为主,但通过缴获补充了部分美式装备如:汤姆逊冲锋枪、卡宾枪和山地迫击炮。国民党军三次战役共投入约7万人,包括第28军、第52师、第62师、第79师等中央军精锐,以及“忠义救国军”等特务武装。装备精良,拥有德制山地炮、美式自动火器和碉堡工事。

1945年2月,国民党军集中了5个团兵力突袭新四军第3纵队第7支队,企图切断新四军的退路。粟裕集中第1、第3纵队主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62师吸引到孝丰以北山地,利用密集的迫击炮火压制,并利用夜间对敌人进行突袭分割包围。此战,歼敌1700余人,俘虏1300余人,并解放了孝丰城,新四军控制了天目山的北部。

第二次战役发生在3月份,顾祝同又集中了12个团,3.2万兵力,分四路进攻击孝丰,3月3日,国民党军第192师、第52师从临安、宁国方向分进合击,粟裕令第1纵队王必成部在孝丰外围节节阻击,制造“溃退”假象。敌人果然误判形势,以左翼第52师冒进至孝丰西南的报福坛、黄湖一带。粟裕抓住战机,于3月6日集中第1、第3纵队主力突然反击,将第52师156团分割包围于黄湖山区。经三日激战,全歼该团并击溃增援的突击第1队。与此同时,国民党右翼第192师、第62师遭新四军第4纵队叶飞部阻击,未能突破天目山防线。至3月15日,粟裕指挥部队转守为攻,向西追击溃退的顽军,连克临安、於潜等地。国民党军被迫退至昌化以南,新四军完全控制了东、西天目山。。

在获得前两阶段胜利后,粟裕并未放松警惕。他预计到敌人会进一步调集兵力进行反扑,于是粟裕报请新四军总部及中央军委请求增援,4月初叶飞率令部队渡江南下,跟粟裕会师后,编为第4纵队,这样,苏浙军区的兵力达到了2万多人。果然不出粟裕所料,5、6月份,国民党不甘失败又调集14个师约7.5万人,采取“步步为营”战术,企图围歼新四军主力。五月二十日,蒋军进占新登,在城内及周围修筑碉堡据守,以切断浙西与浙东的联系。为抢占要地、实现联通,粟裕决定主动出击,派叶飞率部在新登地区跟国民党军第79师激战,六月二日,新登全城被我军占领,第79师败退。敌司令上官云相大惊失色,马上派遣出全副美式装备的两个突击队前去增援第79师,双方在新登城展开激战,面对敌人不断的增援,在正面对垒不占优势的局面下,粟裕决定暂避敌人锋芒,主动撤出新登城,并采用诱敌深入孝丰,待敌左、右兵团脱节后,集中6个团围歼孤军突进的第52师,经过一夜激战,敌52师大部被歼,这个师就是制造“皖南事变”的元凶之一。 此战共歼敌6800余人,至此取得了天目山战役第三阶段的胜利。

天目山战役三战三捷,共歼敌1.36万人,天目山战役是新四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型的勇敢尝试,为后续解放战争积累了经验。此战,粟裕采用诱敌深入、寻机歼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经典运动战,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当天目山战役的胜利捷报传至中央,毛主席高兴的预言道:“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指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果然,粟裕不负众望,终成为一代战神。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