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生活 > 正文

​马未都:我父亲是智兵,打仗冲锋总慢半秒,39人参军就他一人存活

2025-08-08 22:24 来源:网络 点击:

马未都:我父亲是智兵,打仗冲锋总慢半秒,39人参军就他一人存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场战争,往往要耗费数以万计的人力物力。许多刚刚成年的男子,出走半生,回乡已是两鬓斑白、白发苍苍。

距离我们最近的解放战争,就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著名的学者、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父亲,就是解放战争时的一位士兵。

不过,马未都对父亲的评价是:我的父亲是智兵,打仗冲锋时,总是慢别人半秒,他和38个同乡组成一个小军团,最后就他一人存活。

马未都,为何对父亲如此评价呢?

儒士

马未都的父亲,名叫马丹林,世代贫苦。

可是,马丹林的祖父,却是一位有长远眼光的老人,他十分注重对马丹林的教育。

即便是家中贫寒,也坚持让马丹林去私塾读书。

于是,马丹林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此后,他学有所成,虽然考不了科举,但是仍然在乡里小有名气。

他个人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来告诫自己。

就这样,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他暗暗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弃笔从戎

他加入了党,决定要投笔从戎,做一个为国杀敌的战士。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想法。认为他一个柔弱书生,去战场上,就是直接去送死。

可是,马丹林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破便是家亡,没有了国家的保护,他们的小家,怎么可能平安度日?

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奔赴了前线。决定要去做一个战士!为国杀敌的战士!

可是,战争的残酷,要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在战场上,每天见到的最多的就是死人,源源不断的伤兵,被拉回,又有源源不断的新兵补上。

一场战争打下来,自己的军队,往往要损失惨重。

当时他参加了多场战役,每场战争,都带来死亡与分别。他那时,常常在想,家乡的孩子和妻子可还安好吗?

吃着军队分发的粮食,一群士兵围在一起,困了就睡在草堆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敌人还会时不时搞偷袭,部队里守夜的人经常会叫醒大家,以防敌人偷袭。

部队的武器也很有限,面对敌人强劲的大炮,一味地往前冲,不会杀死敌人,只会徒增伤亡。

所以,马丹林暗自下定决心,不做前锋,做智兵!

以智取胜

说到以智取胜,马丹林的学问就派上了用场。

虽然他身体素质,不如那些常年练武的人,可是他的头脑十分灵活。

并且,他擅长观察,在两军交战之际,他常常勘察好敌情,才大胆向前开火,避免放空枪,引来敌人注意。

既然,我们的武器不先进,而且武器也少,那就不浪费一枪一弹。

马丹林在军队中,被称为“慢悠悠的秀才兵”。这是因为,他打仗从来不着急往前冲,而是总比别人慢半秒。

这慢的一拍,不仅仅是在观察敌情,更是在思考作战策略。

很多人会怀疑,既然上了战场,无所顾忌地往前冲就是了,为何还要慢半秒,是不是怕死?

当然怕,不仅要怕自己死,还要怕敌人不死?

无所顾忌地往前冲,只会成为战争中倒下的烈士,而活下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正是这慢半秒,让他得以在一次次的险境中死里逃生,这就是为军之道。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保全性命,其次就是杀死敌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莽夫的行为。打仗时,要搞战略战斗,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人全军覆没,这才是真本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正是凭着,这一身文韬武略,马丹林在后来的济南战役中大杀四方。在济南战役之时,他已经在军队中颇有威信。

因为他打破了战争必定死人的噩梦,亲身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百场。可是每次都能安然无恙,并且在济南战役中,他的歼敌人数,在队伍中也排名前列。

人们都在佩服,他的智慧和武功。

后来,在渡江战役中,这种智慧又起到了作用,敌人四下流窜,他则潜伏于暗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整场战斗下来,他毫发无损。这也成了当时军队里的传奇故事。

在我党的历史上,大部分战争都是以少敌多,以智取胜,这也是历史上很多著名战争的缩影。以少胜多,从来都不是靠向前冲的勇气,而是靠出奇制胜的谋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从马丹林后半生的行军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不仅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更重要的,还能帮助人在战场上,获得胜利!

因为读书,不仅让人懂得事情的本质,还能让人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思绪。

当年马丹林和其他38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本想着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却中了埋伏。

关键时刻,马丹林临危不乱,在冷静思考片刻后,独自从敌人后方冲出去。

他想叫住前面的几位战士,可是他们冲的速度过快,没来得及看清敌人,就中了圈套。

所以,马丹林成了那39人中,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

由此可见,敌人的圈套,防不胜防,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够取胜。

虽然,在一开始,马丹林在军队中,吃尽苦头,也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

可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读书人也可以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教书先生,也是国家栋梁!

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

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英勇有谋的战士,才有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